白术主要病害及其田间管理与防治技术
白术病害及田间管理
近年来,白术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,病害呈现逐年偏重发生趋势,特别是苗期的立枯病;成株期根和根茎的根腐病、白绢病;叶片的铁叶病;发病率高,危害最重,给药农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。
1、白术立枯病
低温高湿条件下极易发生,早春如遇低温阴雨天气,术苗生长缓慢,组织尚未木栓化,抗病力弱,极易感染。在近地表的幼茎基部出现水渍状暗褐色病斑,并很快延伸绕茎,茎部坏死收缩成线状铁丝茎,病部常粘附着小土粒状的褐色菌核,地上部萎蔫,幼苗倒伏死亡。常造成幼苗成片死亡,导致毁种。贴近地面的潮湿叶片也可受害,边缘产生水渍状深褐色大斑,很快波及全叶。 极容易四处传染。
2、白术铁叶病
严重的叶部病害,叶片因病引起早枯,导致减产。该病害发生期长,流行需要高湿度,多在4月下旬开始侵染,6-8月盛发,雨水多,气温大升大降时发病重。发病症状为叶上初生黄绿色小斑,后因叶脉所限呈多角形成不规则形,暗褐至黑色,中央呈灰白色,上生小黑点。严重时病斑相互汇合布满全叶,呈铁黑色,茎和苞片也产生相似的褐斑。
3、白术根腐病
又称干腐病,常在植株生长中后期,气温升高连续阴雨后转晴时病害突然发生。该病一般自4月下旬开始侵染,6-8月盛发,其发病症状为根茎细根变褐腐烂。后蔓延到上部肉质根茎及茎杆,呈黑褐色下陷烂斑,地上部开始萎蔫。根茎和茎切面可见维管束呈明显变色圈,后期根茎全部变为海绵状黑色干腐,植株枯死,易从土中拔起。
4、白术白绢病
俗称白糖烂,危害根状茎。田间初见病株在4月下旬,6-8月为发病盛期,高温多雨易造成流行。发病症状是根茎上的须根和根茎变成褐色,有时在病株茎杆基部周围的土表层也能看见白色的菌丝,其间也有菌核。随着病情的发展,病株地上部分的茎叶逐渐枯死,地下根茎开始腐烂,腐烂的根茎呈烂薯状。
白术病害月度防治技术
1、11月-12份种芽处理
埋芽前,选新鲜、饱满、成熟度一致的种芽放入25-30℃温水中浸泡2小时后取出,然后每亩再用恶霉灵12g+世星80g(种苗杀菌,并提高种苗抗逆性)拌种,这样既可起到使种芽吸水膨胀,又可起到杀菌作用,减少生长期间病害发生。
2、1-3月份田间管理
冬白术对越冬时间要求不高,仅需在移栽后进行一个灌水,并保证亩施尿素10kg、过磷酸钙25kg,氯化钾7.5kg(或草木灰30kg),以及人畜粪1-1.5吨。根据亳州地区情况,在往年新叶黄叶地块还需适当补充铁肥和锌肥。
3、4月-5月份田间管理
4月份开始,天气转暖,雨水增多,白术开始迅速生长,同时是立枯病的发病高峰期,尤其适逢春雨过后,会出现多处茎基部变黑腐烂,严重时出现倒伏并导致大面积传染死亡。预防时期,建议五保+微肥(保护白术,防止染病,补充营养,增强根系)在雨前喷雾;如已发病,需连喷3次,7天/次。同时,由于白绢病、根腐病、铁叶病等也均在4月下旬就开始发生侵染,因此更建议使用五保+兰博+微肥(控病防病、促进根系、补充营养、提高抗逆),与4月25日、5月5日、5月15日左右各喷一次.
4、6-7月份病害控制
进入6月以后,随着气温升高,雨水加大,白术生长旺盛,但也进入病害高发期,往往是白绢病、根腐病、铁叶病等多种病害重叠发生,且较难控制,此时必须重视全面防护:(1)注意预计间隔期田间排水,并适当松土;(2)6月中旬,天晴时追施农家肥1吨/亩;(3)有病治病,无病也要防病。用药方案一:五保+安美克+诺核宁+锌肥;用药方案二:五保+兰博+诺核宁;用药方案三:韩孚恶霉灵+兰博+世星+步克。